在進行補運儀式時,金紙的選擇常讓人感到困惑,因為不同金紙代表不同用途,也象徵不同層面的供奉與祈求。金紙並非越多越好,而是要「對應神祇、對應目的」來選擇,這樣儀式的能量才能更完整地傳達。
首先,若補運儀式是針對財庫、運勢提升或消災祈福,常用的金紙包含:大符、小符、壽金、福金、刈金、五色金等。這些金紙代表向天界、神明、祖先表達敬意與功德,其焚燒後象徵功德能量傳遞至靈界,被視為加強運勢的媒介。
若儀式是針對財神爺補財庫,則最常用的是 五路財神金、補財庫專用金、增益財庫金。這類金紙通常由廟方特製,規格與一般金紙不同,具有象徵性的圖騰與格式,代表財神加持的「象徵能量」。補財庫時使用專用金紙能讓儀式更聚焦。
若儀式涉及安太歲、點燈、祈福、補運,一般會使用 太歲金、安光明金、祈福金,有些廟宇會提供特定組合,讓信眾不用自己搭配。但若自己購買,建議選擇有標示用途的金紙,避免使用錯誤。
若是拜祖先或普度性質,則以 壽金、刈金、銀紙、蓮花金為主。祖先不宜使用神明金,因此要與補運儀式用的金紙分開,避免能量混淆。
如何判斷自己適合用哪種金紙?可以依照三個原則:
**第一,依儀式目的選擇。**補財庫用財庫金、補運用祈福金、安太歲用太歲金,各有所屬。
**第二,依神明屬性選擇。**財神用財神金、觀音用清香金、城隍用刈金等。
**第三,依廟宇建議為主。**不同廟宇的系統不同,遵循廟方提供的金紙組合永遠是最保險的方式。
總結:金紙最重要的是「對應正確」,而非昂貴或數量多。使用符合目的的金紙,儀式的力量才會完整流動。